學田休閒體驗農園,隱身於花蓮縣富里鄉學田村,就在中央山脈山腳下,原本就務農的張國義負責耕種,翁小紅則負責出點子行銷,夫妻倆一搭一唱、慢慢將這片七彩地瓜田打出知名度。
原本種植水稻、番茄等作物的張國義,因為不喜歡使用農藥,作物產量少、外觀也不好看,明明是有機作物,卻在慣行作物批發市場裡,賣的比一般作物價格還低,導致負債累累,「種植有機曾讓我們賠掉三塊田」,但翁小紅卻不以為苦,反而欣賞先生的誠實與不怕吃苦,兩人一起打拼。 堅持有機種植的張國義說,因為自小在農村長大,看著許多農民為了除雜草、除病蟲,大量使用農藥,這讓他反思難道非用農藥不可?沒有對土地更友善的種植方法嗎?後來張國義接手種田,他四處詢問、研究不用農藥的方式,而當時台灣農政單位也推動無毒種植,讓他一頭栽進有機種植的領域,並不斷到農業改良場上課,學習更多有機種植知識。
即便有機種植初期未能替他帶來收益,多年前市農會推廣當歸、地瓜種植,並舉辦體驗活動,張國義起初種植較大面積的當歸,但翁小紅卻認為地瓜是大家都很喜歡吃的食物,因此,要求張國義挪一部分土地種地瓜。 起初地瓜園裡僅種植市場上常見的蜜地瓜及紫心地瓜,但善於觀察的翁小紅發現,來體驗的遊客會覺得這些地瓜很普通、不新奇,她心想,「既然要做體驗、就一定要有特色」,因此,夫妻倆開始尋找不同品種的地瓜,甚至有朋友聽聞他們種植不同品種地瓜、遠從南投寄來地瓜藤讓他們試種。例如田裡的白皮紫心地瓜屬於台灣原生種,剛好附近的原住民有種植,趕緊向他們拿了地瓜藤試種。
原本體驗農場的地瓜田裡曾經試種達30多種地瓜,但真正順利生長、採收的,經過多年的努力,現今大約有10多種,在這裡你可以嚐到香甜的蜜地瓜(台農57號)、適合煮粥及甜湯的大葉紅心(台農66號)、有著濃濃栗子香氣的栗香地瓜、吃起來帶有菱角及牛奶味的牛奶地瓜、俗稱芋頭番薯的紫心地瓜(花蓮1號)、富含膳食纖維的白皮紫心、口感像麻糬一般的白皮白心(西蒙1號)、口感像馬鈴薯的四季紅、鬆軟可口的雞蛋黃、糖分高又綿密的紫皮紅心、紅皮黃肉的桃園3號、清甜可口的黃皮黃心等。
種植有機農產行銷非常重要,否則有機地瓜每顆大小不一、有些外觀也不好看,很難銷售。為了打開知名度,翁小紅配合花蓮市農會等單位,接受體驗預約,她認為,要讓民眾真正看到農民的辛勞、田裡的豐富生物,大家才會了解有機的意義,此外,也讓民眾體驗地瓜控窯的樂趣,果真透過體驗活動,獲得很多民眾的喜愛,甚至還會常常打電話向他們訂購地瓜,經濟狀況也慢慢獲得改善。 「當遭遇一件困難,就要想辦法克服」,翁小紅說,家裡的土地屬於黏土地,若要開放讓民眾挖地瓜,其實很不好挖,因此,他們想了辦法在遊客來之前,先將土挖開,讓民眾拿著小鏟子就能輕鬆挖出地瓜,又能享受田園樂趣。
不過,除了克服行銷問題,張國義說,每到夜晚山豬會跑下山,來稻田裡挖地瓜,更氣的是,山豬每顆地瓜僅咬了一口便棄置,隔天一早看了、非常心痛;除了山豬,山老鼠也非常多,牠們會將田裡的地瓜啃光光,防不慎防。而今在山腳下建起大水溝,希望有助隔絕山豬的侵擾。 除了山豬、山老鼠,農民最怕的就是天災。翁小紅說,原本地瓜園體驗活動已經營的有聲有色,但只要有連日大雨,就可能造成土石流,一夕之間將他們辛苦耕耘的地瓜田全埋掉,即使碰到了,不認輸的夫妻倆也沒有因此放棄,他們會重新把地瓜種回來,讓這個七彩地瓜園沒有因為天災而消失。
最近才又開始接待體驗活動,希望讓地瓜園重新步上軌道。 夫妻倆耕耘的田地裡,不只有地瓜,他們會利用冬天種各種有機蔬菜,例如大白菜、蘿蔔、結頭菜等,種好的蔬菜,就由翁小紅醃製成醬菜販售,她說,以前在中國老家是為千金小姐,根本不會做菜,這些蔬菜的醃製方法,都是她研究許多網路,以及詢問老人家,製作成黃金泡菜、醃蘿蔔,她認為能做出這些好味道,全靠自己「有張很刁的嘴」。 即便經歷許多挫敗,夫妻倆從未放棄,張國義站在地瓜田裡笑著說,確實曾經想過乾脆放棄有機種植,直接用農藥比較省事,但眼看著田裡的蝴蝶等生物,很快讓他打消用藥的念頭,「沒辦法,已經撩下去了」,尤其每當看到遊客們開心、收穫滿滿的笑容,這樣的成就感對他來說,金錢也買不到。
從小熱愛故鄉花蓮富里的張國義,對農場附近的植物、生態相當熟悉,翁小紅說,每當先生講一遍路邊各種植物的特色,她就能一一熟記,因此,她也希望未來來到地瓜田參加體驗活動的遊客,也能帶他們四處走走,了解更多農村的生態、感受花蓮富里的美麗,也讓大家感到不虛此行。